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使用特殊防腐豬心標本的好處:不只乾淨無味,更能盡情觸摸探索

之前的文章提過,市場買來的新鮮豬心血淋淋,視覺上看來怵目驚心,操作起來也不那麼方便,總是會擔心血跡沾得到處都是,萬一噴濺到衣服上不只很難洗,一不小心還被誤認為經歷兇案現場。

新鮮的豬心血淋淋,內部更是有許多難以沖洗乾淨的血塊

視覺上如此,嗅覺上也好不到哪裡去。新鮮心臟的血腥味濃重,尤其是心房心室內的血塊更是血腥味的重要來源,就算一開始就讓學生清洗,心臟表面可能洗乾淨了,內部的血塊也還是依然頑固的卡在各個角落,繼續在觀察學習的過程中散發血腥味,血塊還會隨著剛剛沖洗後殘留的水滴慢慢溶解, 偷偷的在袖子和桌面上沾染上血痕。

坦白說,要把心室裡面的血塊洗乾淨,還真得要花點力氣。以我洗了上百顆豬心的經驗,經常是我以為沖掉豬心裡的所有血塊了,沒想到豬心泡進防腐液裡面還是迅速的把整缸防腐液轉成血色。更何況,給學生進行實驗觀察的時間如此珍貴,能夠用來清洗心臟的時間一定是不夠的。

過往大多是教導學生使用筷子探索心臟上的血管與孔洞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新鮮豬心帶血、就算洗了也難以把裡面洗到乾淨清爽的緣故,豬心解剖觀察的做法大概都是讓學生使用筷子來探索心臟上的血管與孔洞,藉此了解到底這些管道孔洞通向哪裡。但是,筷子一來直挺挺,遇到彎曲的管道空腔也難以轉向;二來筷子又細又長,尖端造成的壓力頗大,手拙的同學時不時就把心臟戳穿,結果讓正常的管道路徑更難判斷,還可能因為這樣的意外讓本來就不太專心、過度興奮的中學生們更加分心;更何況,筷子只能讓學生知道通往哪裡,對於心臟內壁的軟硬、空間緊迫程度、表面粗糙程度都不得而知。這樣行之有年的做法,實在是有點可惜了。

如果捨棄筷子,改讓學生大膽地以手指探索心臟上所有的孔洞管道,不只同樣可以了解管道孔洞如何相連又通往何處,可彎曲的手指也能夠順著管道一路深入轉向,而且手指的粗細程度和長度也遠不如筷子,要把心臟刺穿幾乎是難上加難。這樣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有難得的觸覺體驗,不只是摸摸捏捏心臟表面,手指頭在心臟的動靜脈與房室裡,深刻感受到心臟肌肉壁的厚薄、軟硬、粗糙或光滑、乃至各個空間的形狀和緊迫程度,對於學習與觀察心臟構造絕對是更加深入、更有印象。

這樣大量以觸覺經驗輔助的深入學習,還不用苦惱血水沾染與血腥味的干擾,也只有使用特殊防腐豬心標本才做得到。

特殊防腐豬心標本點我訂購(可開估價單&發票)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青蛙解剖實驗:歡慶耶誕與年終,解剖用青蛙標本正式上市

從我開始關心生物實驗中被解剖的青蛙的動物福利,到現在大約過了18年左右,終於走到了這一步。

解剖用青蛙標本正式上市了。

現在可以填寫訂購單,2025年春節後開始出貨。


解剖用青蛙標本訂購單請按我(可開報價單&免用統一發票收據以供報帳)



-----

以下是囉唆的回顧感言:

最早的時候,我身為一個普通動物學實驗助教,就只是覺得青蛙在學生手中穿刺犧牲方式實在不太安樂,所以希望做些調整來改善這樣的狀況。

於是我在犧牲的流程中增加了冷藏步驟,先讓青蛙的體溫降低使它不太會掙扎,這樣可以便於穿刺。很快的我也意識到,青蛙解剖實驗單元的教學目標其實只有了解內外解剖構造,今天只是因為我們在課堂上要解剖的是屍體而不是活體,所以穿刺犧牲青蛙就是個手段,其實使用任何足夠安樂的方式來犧牲青蛙也都可以。更何況根據我身在大學裡面的觀察,身邊真的在進行兩棲類研究的朋友們在研究中其實幾乎都不需要用到腦脊髓穿刺法來犧牲兩棲類,這代表了青蛙的腦脊髓穿刺法就算學起來了也只是個屠龍之技,可以說根本不是必要的學習項目。

根據這樣的理解,我也開始讓學生們有所選擇,既然腦脊髓穿刺法是個屠龍之技,那麼學生當然可以選擇自己要不要學習技術並親手操作、還是不想親手操作只想觀摩學習、還是連看到犧牲過程都不想看到。通常一個班級裡面只有少數學生會想要親手操作,所以多數的青蛙都交由熟稔穿刺技術的助教來處理,穿刺的過程可以讓學生觀摩學習,穿刺完的青蛙還可以讓想要親手操作的少數學生拿來練習,這樣可以確保學生是在練習過有點手感以後才對活蛙執行腦脊髓穿刺,以便讓青蛙腦脊髓穿刺犧牲的過程能夠得到最少的痛苦、最大程度的動物福利。當然,想學習技術並親手操作的學生可以好好練習再上場執行,不想動手或不想看的學生也可以不再被強迫操作或面對犧牲,壓力得以減輕。

但是幾年後,我又更進一步意識到,我們之所以有這麼多苦惱,其實只是因為我們沒有活體以外的選擇。

解剖實驗的目的並不是犧牲動物的性命,而是觀察認識了解比較各種內外解剖構造,好比醫學院和獸醫系的大體解剖,使用的都是死亡並且防腐的人或動物屍體,這些大體老師是生前就自願捐出遺體做教學使用,犬貓則是收容所安樂死的無主個體後續再利用。

既然人醫或獸醫的解剖學實驗根本不需要苦惱殺生或犧牲方式的問題,那為什麼高中和大學生物學實驗裡面的解剖實驗單元需要苦惱?追根究底,也不過就是我們買不到已經死掉且做好防腐的青蛙屍體甚至大小鼠屍體,如此而已。

但世界很大,幾十年來在台灣買不到,不代表其他國家的人也買不到。美國至少就有歷史悠久的生物教材公司,專門供應各種防腐且真空包裝的動物屍體以供解剖教學之用。要說什麼使用新鮮屍體的我們在解剖學上會學得比較好嗎?我在生物學領域打滾了這麼久也不敢這麼說。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因為我們一直沒有選擇,只能從市場買到活體來當作解剖單元的教材,所以漸漸地以為這是唯一且最好的一個作法,而且還賦予或沿襲各種理由或藉口繼續強化這個選擇。

其實我們只是沒有活體以外的選擇而已,我們只能選擇「買活體來犧牲然後做解剖觀察」,或者「不做」,沒有別的路了。

而今,我終於可以打破這個困境,增加另一個選擇了。

今後,至少在青蛙解剖實驗單元上,師生可以比照醫學院或獸醫系的解剖學實驗,選擇「防腐過的青蛙屍體」(也就是本次推出的產品「解剖用青蛙標本」)來解剖,或者是要依循往例,選擇從市場購買活體青蛙來犧牲然後解剖。

我在之前的文章以及許多場合,都已經談論過使用防腐屍體來解剖的好處,我也知道並不是每個人的想法都跟我一樣。但沒有關係,總之現在有活體以外的選擇,大家都可以不用再憑感覺猜想了,直接買來試試看就知道了。

我也承認,目前的解剖用青蛙標本並不是最完美的結果,養殖場裡自然耗損死亡的青蛙腐敗迅速,拿來防腐以後品質實在不佳,所以我們還是得要特地在養殖場內犧牲青蛙然後馬上做防腐,才能有足夠新鮮的屍體以確保防腐後的品質能夠用在教學現場。

但這是我的第一步,我也不滿足於這樣的成果而已。未來,我希望可以繼續開發,看用什麼辦法能夠不需要特地犧牲青蛙,而是改用青蛙屠宰後留下來的完整內臟和部分肢體來做為教材,這樣就可以讓「不想為了教學而殺生」的師生擁有選擇,也能夠把廢棄物再利用。或者,我也規劃要跟移除入侵種兩棲類的團隊談談合作,或許他們可以把移除的入侵種兩棲類拿來防腐,然後用在青蛙解剖實驗單元中,也讓這些團隊可以有些額外收入。

總之,產品已經上市,接下來就看市場反應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萬分感謝。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青蛙解剖實驗:解剖用青蛙標本開發結果

前面的文章提到這半年來我在青蛙養殖場就地測試正常耗損死亡的屍體能否順利防腐,也了解防腐後的品質是否符合期望,在此也跟大家分享結果。

到底,能不能如預期的那樣,把青蛙養殖場裡面自然耗損死亡的屍體拿來做特殊防腐呢?如果可以,那防腐後的青蛙標本的品質如何?能夠好到上得了檯面,代替現在在課堂上買來活體然後犧牲的新鮮屍體,作為青蛙解剖實驗這個單元的教材嗎?

養殖場裡自然耗損死亡的青蛙屍體經特殊防腐的結果

幾個月的測試下來,我發現養殖場裡面正常耗損死亡的屍體外表看起來都還滿漂亮的,肢體殘缺的僅僅是少數,所以大部分的屍體以外觀來看是符合標準的。這樣的完整屍體做特殊防腐也沒問題,即使是大熱天的戶外,特殊防腐還是可以讓青蛙屍體不要繼續爛下去。

出乎意料的是,我沒有想到即使這些外表完整無明顯異樣的屍體,內部構造器官卻都因為高溫高濕的養殖場環境而有著或多或少的腐敗,因此就算防腐以後外觀漂亮,解剖開以後內部構造臟器的品質也不理想,內臟軟爛溶解、消化道破裂、屍水四溢的狀況幾乎是避無可避,只是程度輕重而已。也就是說,用這些養殖場正常耗損死亡的完整青蛙屍體來特殊防腐做成解剖用青蛙標本,基本上不能達到解剖用青蛙標本的品質。

這是一隻經過特殊防腐以後,解剖開來狀態尚可的養殖場屍體,這樣都可以看到內臟都已經軟化變色、組織變得鬆散、肌肉顏色也開始轉灰,其他品質更差的個體就更不忍卒睹了。


所以,如果要製作解剖用青蛙標本,使用養殖場裡面正常耗損死亡的屍體實在是不可行。根本上的原因在於青蛙養殖場為了讓青蛙快速長大,都是把青蛙養在高溫高濕的溫棚裡,青蛙一但死亡就會因為高溫高濕環境而迅速腐敗,又加上養殖場基本上是每天清早巡場撿一次屍體,所以這些正常耗損死亡的屍體被撿起來的時候可能都死了好幾個小時、半天或甚至過了一整夜,在高溫高濕泡水環境下腐敗的狀況可想而知。再說,青蛙養殖場的主要業務和營收來源是出貨給肉用市場,要找到願意幫忙挑出完整屍體讓我做特殊防腐的養殖場就已經不容易,教學用青蛙的市場需求有沒有肉用需求的一成我都很懷疑,所以也不可能去期望或要求養殖場老闆改變巡場頻率好讓我拿到更加新鮮的屍體。

所以,如果還是想要做解剖用青蛙標本,恐怕只能退而求其次,改以直接在青蛙養殖場裡將整批青蛙以標準化且非侵入的方式犧牲,而後立刻進行特殊防腐,才能確保標本內外都達到解剖觀察的所需品質。

心境轉折與掙扎

坦白說,無法利用正常耗損死亡的青蛙屍體作為解剖材料、依然需要為了教學而犧牲青蛙,這樣的結果實在令人無奈。我想了很久,這樣的實驗結果擺在眼前,我到底該怎麼處理比較好?

有些人跟我說,其實我就宣稱「實驗成功」就好,反正這些青蛙本來就是養殖場裡面的個體,在養殖場裡面正常耗損死亡然後做特殊防腐,或是以標準化非侵入方式特地犧牲然後做特殊防腐,在他看來都一樣。只要我不說,消費者也不會知道手上的解剖用青蛙標本到底是正常耗損死亡還是特地犧牲的,重點是這樣的產品出現、達到青蛙解剖實驗需要的品質、讓教學現場不用再像過去那樣浪費時間心力技術藥品在犧牲青蛙上,就可以了。

但我想來想去,我還是不想在這個事情上說謊。

明明自然耗損死亡的青蛙屍體特殊防腐以後就是達不到品質要求,還是需要為教學而特地犧牲青蛙,卻粉飾太平說成是用養殖場裡面自然耗損死亡的個體,以維持生物老師們的購買意願,這我做不到。

最理想的狀況,當然就是拿自然耗損死亡的青蛙屍體來特殊防腐作成青蛙標本以供解剖觀察,不再需要為了教學而犧牲動物。但既然這件事情不可行,要維持解剖用青蛙標本的品質,就還是得在青蛙養殖場裡面特地把青蛙用標準化非侵入方式犧牲然後馬上特殊防腐,這就是事實。

所以我決定開誠布公,讓大家都知道這個不盡理想的結果。

一樣是為教學而犧牲青蛙,用解剖用青蛙標本有比較好嗎?

雖然青蛙還是為了教學而特地犧牲才能做成解剖用青蛙標本,使用這樣的標本進行解剖觀察,我認為還是比過去幾十年的狀態有進步。

可以確定的是,青蛙在養殖場裡直接就近以標準化非侵入方式整批犧牲,還是比經歷大中小盤的分撿運輸、舟車勞頓送到學校、最終在課堂上以各種方式犧牲,有著更少的苦難、更好的動物福利。

這就好像在動物福利先進國家,家禽家畜都是在畜牧場附近就近屠宰然後才以屠體長途運輸到各地一樣,讓活體家禽家畜又熱又擠承受長途運輸,不時還會出個車禍或者籠子掉下來閘門沒關緊,動物福利都很有待改進。青蛙在大中小盤之間轉手、舟車勞頓的過程已經是個緊迫,最後在課堂上以各種方式犧牲掉也很難稱得上是安樂死,但如果是在養殖場裡就近整批處理,不僅省去舟車勞頓的緊迫,也能確保標準化非侵入方式的犧牲,提升動物福利毋庸置疑。


對照先前問卷中老師們對於解剖用青蛙標本尤其認同的優點,最高票的點就是「使用自然死亡的屍體,免除為了教學而殺生的顧慮」。很遺憾的,特地犧牲然後特殊防腐而成的解剖用青蛙標本無法符合生物老師們最認同的這一點的期待。

但話說回來,為了教學而殺生的事實仍然存在,卻不再於教學現場上演,而是在遠方的養殖場裡就操作完畢,這樣的改變已經符合了第二高票的「免除致死過程對操作人員造成的心理壓力」以及所有排名其後的認同優點。能不能讓生物老師們更願意選擇解剖用青蛙標本,也許只能等時間來回答。

對生物老師而言,我認為更關鍵的是使用特殊防腐的青蛙標本進行解剖觀察,其內外構造器官與新鮮屍體的顏色、質地和柔軟度近乎無異(請參考系列影片),老師們在教學現場中能沿用過去解剖剛犧牲的新鮮青蛙屍體的知識與經驗,不需要做出太大的改變和調整,但又可以省去犧牲青蛙的技術、藥品和心理壓力,更將寶貴的課堂時間用在觀察、比較和討論上。

總結

簡單說,我還是想提供有品質、近似新鮮屍體顏色質地柔軟度的青蛙標本,而這無法使用養殖場內自然耗損死亡的青蛙來做特殊防腐,得要在養殖場中把整批青蛙標準化非侵入式犧牲後馬上防腐才行。雖然這樣就跟過去幾十年一樣是為了教學而特地犧牲青蛙,但這個犧牲的困擾讓養殖場這邊處理就好。教學現場的師生們直接拿到特殊防腐青蛙標本來做解剖觀察,可以省下很多心力時間藥品和技術,青蛙們的動物福利也一定比較好。

就這樣,剩下的就是看市場接受度有多高了。


如果您是會進行青蛙解剖實驗的老師,歡迎您填寫這一份問卷,協助讓解剖用青蛙標本更符合市場所需。 

青蛙解剖實驗:從問卷結果看生物教師對解剖用青蛙標本的想法

延續前一篇文章我在2024年4月製作了一份問卷,想要了解中學尤其高中生物老師在青蛙解剖這個實驗單元上的教學現況和困擾,也希望能夠一窺中學教師們對於上述的解剖用青蛙標本的觀點和購買意願。透過親朋好友的幫助,截至2024年7月76日為止,我總共收到118個回覆,其中有89位(75.42%)是高中生物老師,提供了非常重要且詳盡的教學現況資訊。

在此,讓我跟各位仔細分享比較重要的問卷結果,尤其是生物老師們對解剖用青蛙標本的想法。

理想狀況下,假使青蛙養殖場裡面正常耗損死亡的完整青蛙屍體經過特殊防腐後依然保有良好的品質,那就可以用來代替活體作為青蛙解剖實驗單元的材料。如此一來,師生們在解剖實驗前再也不用動手犧牲青蛙。不須犧牲生命就能成就教育學習,所使用的青蛙還是養殖場中正常耗損死亡的個體防腐而成,這才是尊重生命和物盡其用的真正體現。

對上述解剖用青蛙標本尤其認同的優點(可複選)

表單回應圖表。題目:上述青蛙標本的優點列舉如下,請選出您尤其認同的項目(可複選)
。回應數:118 則回應。

對於這樣的解剖用青蛙標本,老師們最為認同的就是「使用自然死亡的屍體,使用自然死亡的屍體,免除為了教學而殺生的顧慮」(85.6%),其次則是「免除致死過程對操作人員造成的心理壓力」(77.1%),這也再次確認了我的觀察:在教學現場犧牲動物,對師生來說都是一種壓力,如果可以不需要在教學現場犧牲動物,直接拿到已經處理好的屍體,對大家都輕鬆得多。認同比例排名第三到第五的選項,是「免除致死方式違反動物福利相關法規的擔憂」(62.7%)、「免除致死過程的時間成本與心力」(54.2%)、以及「免除致死過程所用的藥品對人體造成的危害」(53.4%)。至於剩下的「免除新鮮青蛙屍體可能帶有病原體疑慮」和「免除新鮮青蛙屍體於解剖過程腐敗發臭」這兩個選項,則僅有三成上下的比例,可見生物老師們比較不擔心生物安全和腐敗發臭的問題。

對上述解剖用青蛙標本可能有的隱憂(可複選)

當然,凡事有利必有弊,上述的解剖用青蛙標本不可能沒有任何缺點。對生物老師們而言,解剖用青蛙標本最有隱憂的前四名分別是「防腐配方對人體可能有毒性」(64.4%)、「標本的肺臟可能硬化,無法進行肺臟充氣觀察」(61.9%)、「標本的心臟不會跳動,無法進行心搏觀察」(61%)、以及「可能會有不悅氣味」(53.4%)。還好,這四者之中,前兩名和第四名都是確定不存在的疑慮:特殊防腐的配方基本上是無毒無臭的,所以對人體沒有毒性,配方本身也沒有臭味;而且根據我的實驗結果,特殊防腐後的青蛙標本肺臟依然柔軟有彈性,可以如同新鮮標本一樣充氣。當然,標本的心臟不會跳動是天經地義,因此若要進行心搏觀察,就只能請生物老師們另外自市場購買一兩隻活體青蛙,在課堂上犧牲後當作生理觀察的樣本了。

表單回應圖表。題目:上述青蛙標本的隱憂列舉如下,請選出您尤其在意的項目(可複選)。回應數:118 則回應。

生物老師們對解剖用青蛙標本的隱憂,第五名到第八名分別是「標本顏色質地與柔軟度與新鮮屍體差異過大,恐影響教學」(49.2%)、「標本的神經系統無活性,練習腦脊髓穿刺時缺乏肢體反應可觀察並判斷穿刺正確與否」(44.1%)、「標本的血液已經凝固,無法採血作血液抹片觀察血球」(43.2%)、還有「標本的售價偏高無法負擔」(38.1%)。同樣的,這幾點隱憂也多可放心:如同前述所說,特殊防腐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能夠無毒無臭、而且防腐之後依然保有新鮮屍體般的顏色、質地和柔軟度,所以差異必定不至於影響教學。至於神經系統無活性和血液已凝固則是標本不可避免的狀態,如果要製作血液抹片觀察血球,那就是得要像前面說的那樣,從市場另外買一兩隻活體青蛙來當作生理觀察的樣本,這隻蛙也可以做腦脊髓穿刺,讓學生看到保有活性的神經系統在穿刺時的肢體反應。

同樣的,第九名之後的隱憂當中,「標本的膽汁已變質無法進行脂肪乳化觀察」(28%)、「標本的皮膚已固定防腐無法觀察皮膚黑色素細胞」(26.3%)、以及老師們另外提到的「精子觀察」、「神經反射」、「活體相關觀察」,都可以藉由一兩隻的活體青蛙做為示範即可解決。如果這些觀察都不是最耗時間的部分,也不需要每組各自操作,那麼讓學生使用解剖用青蛙標本,老師以一兩隻活體青蛙犧牲後進行各式生理觀察,把複雜困難壓力大的部分留給老師處理,應該可以讓整個青蛙解剖實驗的教學現場輕鬆愉快很多。

所以到頭來,如果解剖用青蛙標本能夠順利開發,一切應該可以大大不同。

使用特殊防腐豬心標本的好處:不只乾淨無味,更能盡情觸摸探索

之前的文章 提過,市場買來的新鮮豬心血淋淋,視覺上看來怵目驚心,操作起來也不那麼方便,總是會擔心血跡沾得到處都是,萬一噴濺到衣服上不只很難洗,一不小心還被誤認為經歷兇案現場。 新鮮的豬心血淋淋,內部更是有許多難以沖洗乾淨的血塊 視覺上如此,嗅覺上也好不到哪裡去。新鮮心臟的血腥味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