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解剖蚯蚓到底該從哪裡下刀?

今天來談談這個非常單純的小問題。

有些老師或講義似乎要學生從肛門或口部下手,用剪刀其中一刃插入開口,然後一路將整隻蚯蚓剪開,但我不認為這是個好方法。

原因很簡單,剪刀這樣從開口盲目的戳進去,如何確定沒有戳爛器官構造 ?當然,剪刀戳進開口以後一路將整隻蚯蚓剪開看似方便,但會不會其實是一路破壞過去,結果把本來就不是很容易觀察的動物樣本弄得稀爛?

所以我認為,解剖蚯蚓並不應該從嘴巴或肛門下刀,更不該直接剪刀戳進去以後就一路往前剪。

解剖的過程中,應該都要盡可能的保留器官構造的完整。所以對於蚯蚓這種管狀體壁套在管狀消化道的長條形動物來說,我想最保險的方式應該是從身體後段的背部體壁拉起來剪開一個洞以後,把剪刀單刃伸進去體腔裡面,挑起體壁一路往前剪開,在剪的時候還要時時確認剪刀刀刃貼著體壁內側,以免破壞內部的構造。


 

而且這樣的操作方式,背後都是有道理的。

之所以選擇身體後段,是因為蚯蚓的內部器官多半集中在前段,身體後段只有腸子跟背血管,第一刀下去就算破壞了什麼也無大礙。

之所以選擇背部而非腹部,是因為蚯蚓的神經索在腹面,器官也多連結在腹面體壁上,背部體壁剪開不會破壞到什麼器官構造。同樣的道理,解剖脊椎動物如魚類、蛙類、大小鼠從腹面下刀,也是因為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位於背面,而諸多器官構造也是從背面懸掛或與神經系統連結。

所以,弄清楚動物的體制(兩側對稱)與方位(前後左右背腹),其實是很重要的,這不只是單純閒著沒事幹的無聊知識而已。

所以是的,蚯蚓是兩側對稱的動物,蚯蚓有背面和腹面之別。至於外表到底該怎麼判斷蚯蚓的背腹,那就是一個值得在解剖單元裡好好討論的問題了。

一切的操作背後都有其道理,就跟食譜操作的背後也是有其道理一樣。解剖課好好討論這些事情,應該比單純發講義下去讓學生亂切一通然後按圖索驥看到就打勾,然後覺得自己學到了好棒棒,來得更有意思吧?

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蚯蚓的儲精囊應該在砂囊的前面還是後面」這個疑問本身就有問題

今年的世界蚯蚓日(10/21)剛過,正好聽到朋友轉述有高中生物老師發出這樣的疑問,那就順手拿來當做本文的主題,呼應一下世界蚯蚓日。

在解剖蚯蚓的時候,有高中老師發現網路上的蚯蚓解剖示意圖裡面,例如這些圖片裡面,儲精囊(Seminal vesicle)都畫在嗉囊(Crop)和砂囊(Gizzard)的前面。

 但是如果看台灣自己的蚯蚓解剖示意圖,儲精囊卻是在砂囊的後面,例如莊淑君博士繪製、在網路上經常可見的下圖。

所以問題就來了,到底蚯蚓的儲精囊該在砂囊的前面還是後面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都對」。

原因是,網路上的蚯蚓解剖或內部構造示意圖多半是以西方國家的種類做為模式動物,沒有意外的話大概是歐洲本地的正蚓科(Lumbricidae)為主的種類,這一點甚至可以從示意圖上的剛毛分佈推敲得證。

例如這些圖片裡面如果畫出剛毛,都是以成對剛毛的方式呈現,而且看起來整隻蚯蚓只有腹面到側面有剛毛,背面都沒有,且一個體節上面大概只有四對八根剛毛,這樣的剛毛分佈是非常典型的正蚓型剛毛分佈(Lumbricine)。

相對的,台灣這邊的種類是以巨蚓科(Megascolecidae)為主,在剛毛上的分佈是環毛蚓型(Perichaetine)。而既然是不同科的蚯蚓,內部構造存在差異當然也不意外。

 

疑問背後的兩個問題(Problem)

不過,從這個疑問背後,我認為隱含著兩個問題(Problem)值得深入思考。

首先是,這樣的疑問顯然表示我們對於蚯蚓真的很不熟。即使是生物老師也沒有意識到口中的蚯蚓是環帶綱之下、單向蚓目和鏈胃蚓目中、六七千個種類的大型陸生寡毛類的集合名詞。蚯蚓的多樣性這麼高,內部構造示意圖當然不可能隨便拿一張來用,而應該要搞清楚手上使用的種類,就算不能弄清楚物種也至少要弄對科,才能夠在教學場域上心安理得。不然把馮京當馬涼,把歐洲蚯蚓的解剖構造當成是台灣蚯蚓的模式,不是很尷尬嘛?

所以,關於蚯蚓相關知識與基本觀念的推廣,看來我們還很有努力的空間。

 

另一個問題是,儲精囊在哪裡,怎麼會是跟砂囊比較呢?

儲精囊屬於生殖系統,砂囊屬於消化系統,把兩個不同系統的器官拿來當做地標互為指引,其實是有點問題的。照理說,要知道器官之間的相對位置或是在功能上的先後順序,應該都是以已知去找未知、並且在同一個系統裡面尋著管道路線去追溯,才可以得到系統性且具有脈絡的理解。

所以,試問儲精囊在砂囊的前面或後面,除了展現出一種「我跟蚯蚓的器官很熟,就像在自家廚房一樣什麼東西擺在哪裡我都知道」的形象之外,還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進一步知識呢?

相對的,如果我們探問的是「從雄孔開始往源頭追溯,遇到儲精囊、睪丸、攝護腺的順序為何」,是不是更有意義? 是不是更能夠從精子形成和輸送的角度,了解這些器官之間的功能與關係呢?

 我以為啊,這就是我們在生物實驗課的解剖單元中學錯方向、本末倒置的結果。我們都太過在意講義上的解剖圖、太過注重那些其實是枝微末節的瑣碎資訊,好像把動物打開以後按圖索驥、每個細微結構都對照了示意圖、記住模樣並叫得出名字,就完成了解剖的意義。

但更重要的,其實是「沒有示意圖的時候該怎麼辦」、「我怎麼知道眼前的構造是做什麼用的」、和「我怎麼從已知的構造器官甚至相近種類的知識,來推敲眼前一片未知的構造器官和種類」。在我看來,這些事情才是生物實驗的解剖單元裡面,真正應該要花時間教的。

所以,儲精囊在砂囊的前面或後面,又怎麼樣呢?不如問問為什麼這是儲精囊、又為什麼那是砂囊吧?

解剖蚯蚓到底該從哪裡下刀?

今天來談談這個非常單純的小問題。 有些老師或講義似乎要學生從肛門或口部下手,用剪刀其中一刃插入開口,然後一路將整隻蚯蚓剪開,但我不認為這是個好方法。 原因很簡單,剪刀這樣從開口盲目的戳進去,如何確定沒有戳爛器官構造 ?當然,剪刀戳進開口以後一路將整隻蚯蚓剪開看似方便,但會不會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