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實驗課堂上,豬心通常是從市場買來的新鮮狀態,於是得要讓學生先清洗豬心,把裡面的血塊盡量洗乾淨以後,再讓學生把心房和心室的肌肉壁切開,以觀察裡面的瓣膜等構造。
這樣的做法行之有年,乍看之下也沒什麼問題,但其實有兩個缺點。
第一,是要把寶貴且已經嫌不足的課堂時間,讓學生用在清洗和解剖豬心上。保守估計,清洗解剖應該也要用上十五分鐘,但這個實驗的目的是要實際觀察豬心的解剖學構造,清洗跟解剖都只是達成目的的手段而已,並不是什麼省不得的重要學習。
當然,我了解清洗豬心血塊和切割豬心對學生來說都是珍貴有趣的體驗,但說到底大多數的事情對年輕的中學生而言大概都是初次嘗試的珍貴體驗,偏偏課堂就是這麼短不可能為了保留體驗而忽略正事。如果能夠把寶貴的課堂時間省下來用在教學目標上,讓學生更有餘裕的進行觀察體驗甚至比較討論,對學習應該更有幫助。
第二,讓學生動手解剖豬心以觀察內部的構造,恐怕也不是最好的做法。就算老師教了學生該怎麼解剖豬心、從哪裡下刀到哪裡,學生畢竟是新手,解剖的成果可能不會盡如人意。再說,中學課堂上解剖豬心的做法經常是沿著心室中隔和房室交界把左右心室切開,這個方法用在觀察右心室內部還行,但用在左心室上就不是那麼理想,因為那裡的左心室肌肉壁很厚很難切要花很久時間,而就算切開了也很容易被腱索和乳突肌拉著因此翻不太開,造成左心室的房室瓣尤其動脈瓣難以觀察。這還是比較有自制力的學生的狀況,萬一遇到的是沒有自制力拿了刀剪就紅眼的學生,豬心經常就變成切割試刀的肉塊,切得爛爛以後什麼構造都很難觀察也只能丟掉,就只是浪費而已。
![]() |
解剖刀精細切開的特殊防腐豬心標本背面 |
![]() |
解剖刀精細切開的特殊防腐豬心標本正面 |
還好,現在有特殊防腐豬心標本可以用了。特殊防腐豬心標本早就把血塊清洗乾淨、防腐後也把心房和心室用解剖刀精細解剖完畢,再也不需要把寶貴的課堂時間拿來清洗和解剖豬心。更何況特殊防腐豬心標本的解剖方式也經過多次實驗,右心室和左心室都採取了最適當的解剖方式,而非照本宣科採用傳統的心室中隔切法,可以保證心房和心室都能夠輕易地翻開,清楚的觀察到所有內部構造,從房室瓣動脈瓣腱索乳突肌到調節帶和傳導路徑都能一目瞭然。
![]() |
經過多次實驗採取最適當的解剖方式,右心室的所有內部構造一目瞭然 |
![]() |
經過多次實驗採過最適當的解剖方式,左心室的所有內部精細構造一目瞭然 |
上課前省下準備解剖器材的時間,學生不用花時間清洗血塊再動刀剪就可以輕鬆觀察,課堂上也不用擔心清洗過程中血污血塊四濺、更不操心學生不長眼刀剪亂切傷到誰,上完課以後再把豬心標本放回防腐液中保存就好,省去清理環境和處理大批腥臭豬心生廚餘的時間。這樣上起課來,豈不輕鬆愉快得多?